广告
您的位置:郑州站郑州动态正文
“2010年驻华使节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在登封启动
2010年10月15日    河南文化网    浏览数:2267

“2010年驻华使节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10月11日,“2010年驻华使节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活动启动仪式在河南登封举行。来自埃塞俄比亚、智利等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及夫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郭俊峰,河南省文物局局长陈爱兰,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建才等出席启动仪式。董保华和赵建才分别在仪式上致辞,中外嘉宾共同为此次活动植树留念。

董保华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地处中原的河南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相比,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和特点。我们将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寻求更为广阔的合作平台,让世界了解中国,使灿烂的华夏文明能够永续长存。

“驻华使节走进世界文化遗产”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始于2005年,迄今已经成功举办5届,目的是通过组织驻华外交官考察中国的文化遗产,宣传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遗产的国际知名度,为中外文化遗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条件,促进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健康发展。此次在河南省举行的为第6届,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河南省文物局共同承办。10月11—14日,驻华使节们将考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3处世界文化遗产,并与遗产地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座谈。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历史上长期居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河南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9处(198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7处。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管理工作,虽然申报工作起步较晚,但成效显著。在国家文物局的悉心指导下,郑州、洛阳和安阳等市的党委、政府强化领导,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文物部门顽强拼搏,通过大量努力,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先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洛阳龙门石窟开创于公元5世纪的北魏王朝,持续营造时间达400多年。在龙门石窟的2345个窟龛中,现存佛像10万余尊,题记碑刻2800余品,佛塔70余座。龙门石窟作为中国石窟艺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元5—1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中的绚丽篇章,其窟龛造像以数量多、规模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厚而蜚声中外,其中北魏和唐代造像达到艺术顶峰,体现了匠心独具的皇家风范。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大龛,主像卢舍那大佛,高17.14米,雕刻技法娴熟,形神兼备,体现了盛唐佛教艺术的极高成就。龙门石窟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龙门石窟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石窟艺术系列中不可缺少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因此受到全人类的重视和保护。

2006年7月13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安阳殷墟顺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商代在此建都273年。1899年在殷墟发现占卜用的甲骨刻辞。从1928年开始考古发掘至今,先后发现了宫殿、作坊、陵墓等遗迹,及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和甲骨等遗物,总面积24平方公里以上。安阳殷墟遗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通过甲骨文的发现和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树立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和皇家墓葬的典范。在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上,发现了目前中国文字体系最早的证据,至今仍为世界上1/4的人口使用。以青铜器、玉器为代表的殷墟文物反映了中国青铜文明的辉煌。殷墟考古发掘是中国国家学术机构第一次全面负责、中国学者独立主持的考古发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考古学者,殷墟也成为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2010年8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在公元15—16世纪欧洲关于地球的科学理念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传统宇宙观认为,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在中原,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道、佛都在此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就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河南省在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工作中,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学习和借鉴了世界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和方法,显著提升了河南省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各遗产地政府认真遵守《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履行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义务,不断加强文物法制建设,完善保护规划,健全保护机构,深化教育和科研工作,开展宣传和展示,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管理机制,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保护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郑州艺术

重走客家路 | 泉州:文化遗产,风华正茂
202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将于今年3月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
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文物与年轻人对话
故宫文创“上新” 《文物有灵》解谜手册带你边玩边学历史
展讯丨“纪念龙门石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周年” 守望——宋新喜龙门石窟造像绘画艺术展
单霁翔:文化保护非政府专利,民众参与更重要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