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书也叫牓书,古曰“署书”。从起源看,榜书以“匾额”为书写对象,“牓”、“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匾额”。从使用范围上看,牌匾、摩崖刻石是主要对象,后人把告示、张榜等用的字体也归为榜书。也有人把擘窠大字称为榜书。“擘窠”是指食指与大拇指之间的“虎口”,由此,擘窠书也就是“虎口”间大小的字,俗称“大字”。这里没有一定的尺寸规范。所以简而言之,凡是用大毛笔写出的大字都可称为榜书。
近年来,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设想把榜书作如下规范:
1、榜书必须是用毛笔书写出来的大字。用电脑放大的“大字”用排笔刷出来的大字,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榜书。
2、大字的边长(或字的直径)上提出30公分以上的界限。
3、真、草、隶、篆各书体只要符合1、2条的要求都为榜书。
4、榜书是题榜之书,为醒目招人,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为人民大众能认识。
真草隶篆的“真”是什么意思?
真书,是指从汉魏到隋唐以前的过渡性楷体,又称为“正书”。其特征是楷中有隶。真书又分“北碑”和“南碑”。北碑,是指北魏、北齐、北周的碑书,是佛教盛行的产物,因其中以北魏碑书居多,故又称之为“魏碑”。南碑,概指东晋、宋、齐、梁、陈各代之碑。
责任编辑:郑州艺术
暂无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