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您的位置:郑州站郑州动态正文
著名学者余秋雨郑州演讲:黄帝还在看着我们
佚名    2010年04月17日    大河报    浏览数:1317

4月15日上午,为期两天的第四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在河南省人民会堂闭幕,著名学者余秋雨做了压轴演讲。余秋雨是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的常客,每次来都有妙语让观众回味。今年演讲的题目更加有趣,叫“黄帝还在看着我们”。

什么是“文化”?

什么叫文化?在演讲开始时,余秋雨首先阐释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他说,我们现在很重视文化,但越是重视文化的时候,越容易把文化搞得很散、很乱、很杂,似乎什么都是文化,文化的主心骨却找不到了。

余秋雨说,过去,我们把文化说成诗歌、散文、绘画、音乐等,现在,好多官员把文化看成“宣传+娱乐”、好多学人把文化看成“国学+争论”、好多民间人士把文化看成是“偶像+丑闻”。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我的定义是:变成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

对这个定义,余秋雨解释说,传统文化是祖先在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上给我们做的设计,我们在按祖先的设计往前走。我们自己也要在以前设计的基础上,为自己、为后代设计,并努力使这个设计变成新的习惯。如果没有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我们的文化就失去了灵魂。

黄帝的“原创”

余秋雨在炎帝和黄帝的比较中,透视到了黄帝文化的特殊性。

他说,炎帝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农业科学家”,是农耕文明的奠基者。但是,黄帝是以社会改革家的面目出现的。黄帝依靠的是另外一种思路:在依附自然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开创,造车、制舆、炼铜、创造文字、创造历法,这一切就比炎帝大大往前走一步了。

余秋雨说,黄帝的“独创”把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门槛向前推了一大步。我们对“创造”这两个字需要有新的认识,我们一般认为,创造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往前走一步,但是黄帝告诉我们,真正的创造是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开创出新的东西。这是原创。余秋雨说,在某种意义上,黄帝的精神就是“开元文化”,他开辟了新的纪元。

黄帝的“王道”

“感谢黄帝!他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思维,这个思维就是需要有王者用强力来统一。”讲到王道文化的内涵时,余秋雨显得比较兴奋。

在古代,各部落征战频繁,好多文明在打斗的过程中灭亡了。黄帝的出场把弱小部落领到了一个安全的大家庭里,共享文明之源。

“我认为,确实由于黄帝的征战而保护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这一点,拿到现在来说,还是这样。国家、民族需要统一,不能分裂,中华民族能够留存至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统一。”余秋雨说,在今天看起来,保持中华民族的统一、保持在统一群体下的次序,保持在次序中的严格管理,这都是王道的一部分。

“驱灾”文化

余秋雨说,黄帝给我们的第三个文化,是驱灾文化。驱灾这两个字,在中国历史上频频出现。农耕文明最大、最大的对头是自然灾害,这种情况下,黄帝觉得要整合力量来对付自然灾害,所以叫驱灾,集体驱灾才有力量。

黄帝在整体救灾、驱灾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炎帝时代,对自然灾害往往用祈求来希望上天对我们好一点。但是,黄帝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自然灾害有了一种主动性的挑战。比如,古代神话里补天的动词是“补”,填海的动词是“填”,射日的动词是“射”,逐日的动词是“逐”,这一个个动词,就是去积极面对自然的天象。

余秋雨认为,驱灾也能够成为一种文化。灾难文化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有的忧患意识的整体体现。面对大灾,激发起来的是大爱,这表现出我们的地窖里面有非常珍贵的精神价值。

余秋雨说,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总得有一批人,一直皱着眉头,用忧患的意识关注着这片大地,来承接黄帝的目光。

责任编辑:郑州艺术

“百花迎新乐中原”——博艺文创园党支部联合洛阳市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中心开展义写春联活动
洛阳市美协走基层送文化活动走进老城区状元红街道定鼎北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洛阳市为首批洛阳客家祖根地人文胜迹暨研学基地授牌
周公制礼作乐(一)
第六届洛阳客家文化论坛开幕
河洛地区的都城文化
大家的评论

暂无相关评论!

推荐视频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